很多新手朋友去钓鱼,不知道如何打窝,随便在店里买两包窝料往河里一撒,然后就开始钓鱼,结果也不知道窝料起没起作用,运气好能钓到,运气不好的时候啥都捞不着!
那么我们去钓鱼要如何学习打窝呢?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介绍用什么方法打窝最好?野钓打窝用什么料最好?如何看窝料是不是起作用了!
钓鱼打窝有什么用?
不管是海洋还是河流,大多数的鱼类都喜欢群居,当鱼群数量较多时,它们会有一种从众心理。如果一只鱼发现食物,其他鱼会迅速跟上。这种行为类似于“羊群效应”,它们认为如果大家都去吃,那么这个地方应该是安全的。
群体越大,风险越分散。在群体中,每条鱼被单独捕食的概率相对降低。因此,它们会更愿意冒险去吃饵,因为即使有危险,群体也会提供一定的保护。另外当鱼群数量较多时,食物资源相对稀缺。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,鱼会表现出更强的竞争性。它们会更积极地去抢食,因为如果不去吃,食物就会被其他鱼吃掉。鱼的生存本能促使它们在群体中积极觅食,这种本能驱使它们在发现食物时迅速行动,而不是像独处时那样谨慎。
还有鱼群中的一条鱼发现食物后,会通过身体动作、释放信息素等方式通知其他鱼。这种信息共享机制,使得整个群体能够迅速响应,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觅食积极性。鱼群中的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其他鱼的行为来学习。如果其他鱼已经吃过饵并且没有受到伤害,那么它们也会逐渐降低警惕性,变得更加大胆。
所以打窝就是将河里的鱼聚集于一个地方,让他们在这里吃东西,遇多了,下勾自然就好钓了鱼了,所以划重点,钓鱼打窝还是很重要的,知道了这些鱼的习性,同时我们还要举一反三,就是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胃口,有的喜欢吃草,有的喜欢吃肉,那么我们这时候就要清楚,自己钓的什么鱼,才打什么样的窝!
野钓打窝用什么料最好?
野外钓鱼,打窝用什么饵料好,有的鱼吃素,有的鱼吃肉,总之我么不能用吃肉的鱼,用稻谷做窝料去诱鱼吧。同理也不要用红虫等腥味窝料去诱吃素的鱼。现在大家都不需要研究DIY自己的配方,就在网店购买相对应的窝料就好了,这家不行我们买下一家,总有一家行,只要基于鱼的习性买对应的饵料就没什么大问题!!
如何看窝料是不是起作用了!
一、观察水面是否有鱼翻花
我们在垂钓中,需要时刻留意钓点附近的水面。风平浪静的天气下,如果发现水面有水波纹交织、水花翻动或是突然有较大的涟漪时,这些现象说明钓点周边的中上层水域有鱼类搅动水面或是翻花。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,其实是很容易区分开大体型鱼类和小体形鱼类翻花的。
当我们确定钓点周边有大体型鱼类翻花之后,要进一步尝试区分它是不是我们想要垂钓的目标鱼,因为水表的鱼类翻花多是中上层鱼类,假如我们想要垂钓中下层的鲫、鲤等鱼类时,成群的鲢鳙鱼闹窝是令钓手很头疼的一件事情。
鲢鳙鱼在水表翻花时通常会把半个身或是背鳍露出水面,之后头部入水时会发出沉闷的“咕咚”声,泛出的水花偏大,过程快。有时鲢鳙鱼还会用尾巴“啪啪”的击打水面,声音相对小且清脆,泛起的水花小。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有较多的鲢鳙鱼浮在水表面时,经常会突然加速的在水面上互相追逐,搅动的涟漪非常明显。
鲤鱼翻花会跃出水面,有时甚至会整个跃出水的表面,这有点类似于鲤鱼跳龙门的现象。当它入水时由于尾部击打水面会发出极大的“啪啪“的声。当我们发现有鱼类在钓点周边翻花时,就要提起精神来准备战斗了。
二、观察水的浑浊度和水草
当我们在浅水区域垂钓时,俗话说“水清则无鱼“,浅水区域里,有鱼群聚集的地方大多水色会相对浑浊一些。首先相对浑浊的水体,会保证水底光线较弱,鱼类可以较好的隐蔽自身,不会被掠食者捕杀。其次是因为鲫鱼、鲤鱼这类底息鱼一般都是在水体的中下层游动的,常常在淤泥中掘食、搅动,会使得水底的污泥被搅动起来。
当我们在浅水区域垂钓时,尽量挑选光线较弱的暗水区、水色相对浑浊的区域,这些都是渔获的保障。
有时我们野钓中会选择有水生植物的周边作为钓点,这也就是“钓鱼钓草”的原因。水中有比较密集的水生植物时,鱼类藏身其中,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屏障。同时水生植物有极强的光合作用,为鱼类提供氧气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较为密集的地方,鱼群比较密集。
当我们选择有水草、水葫芦、浮萍甚至是树枝等杂物等钓点做钓时,鱼类游动时会使得这些植物晃动,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钓点周围是否有鱼。
三、观察小鱼闹钩的情况
以小编的垂钓经验来看,尤其是野外垂钓时,同等大小个体的相同鱼种,往往会成群聚集,尤其是当这种鱼类体形较小时更为明显,因为这种聚群的行为是生物躲避天敌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。小鲫鱼是最爱聚群觅食游动的,但是比较大个体的鱼习惯单独行动,因为个体越大的鱼对食物的需求量越大,与其它个体的鱼在一起活动、觅食的话不容易吃到足够的食物。这是我们在野钓时经常发现的,往往小鲫鱼进窝就是一群,而相对大一些的鲫鱼、鲤鱼则通常是偶尔才会碰到几尾。
当我们在野外垂钓大体型目标鱼时,往往先要经历的是蝗虫般的小杂鱼闹窝,这时的漂像会非常混乱,使人心烦意乱。但是笔者的经验是: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(包括天气因素、钓位因素、饵料因素、浮漂调钓等因素)没问题时,一定要沉住气,即使小杂鱼闹的再疯狂,我们也要尝试垂钓一段时间,通过不断的抛投饵料来诱惑大体型目标鱼进窝。当我们发现原本混乱的漂像趋于安静时,一定要盯紧浮漂,打起精神,令人激动的目标鱼很可能已经到窝子周围了。
四、科学的打窝方法
要想钓鱼,必先诱鱼;要想诱鱼,就得用引诱物将鱼吸引、诱集到一定的区域内并留住它,这个过程就叫打窝,也叫做窝。打窝有用打窝器打窝和手撒打窝两种,这里介绍手工撒饵打窝法。
草窝:在没有水草的池塘,草鱼很多时,可以设置人工草窝钓草鱼。具体做法是,先拔三四捆水草或陆生旱草,用绳在中间捆扎,另找一块石头或砖块,用绳将其与草捆在一起。如果打水底窝子,可以把这种草捆沉入水底;如果打半 浮窝子,可将栓石块的绳子放长一些,例如50厘米左右,因为水草自身能向上漂浮,它就浮在距水底50厘米左右高的水中,成为一个半浮的草窝子。
扒窝:在水草茂密的地方,可下水在预订的钓点上拔除一片水草,面积1平方米就可以形成一个窝,做这种窝的过程就叫扒窝。
活窝:是可以活动变化位置的鱼窝。选大块豆饼或将诱饵制成饼状,用电钻打眼后,用绳子穿起来,抛投到预定的钓点上。也可以将饵料用纱布包好,系在线上放在钓点的地方。用后还可以提上来,晾干以后再用。
泥窝:指用垂钓岸边的湿土伴上香料或用酒泡过的米粒、谷粒、麸饼或糟类,揉成大而韧的泥团,用撒窝器放入窝点。
酸窝:用醋糟混合酱油糟做窝,这种窝料有浓烈的酸呛味,是诱集鲢鱼、鳙鱼的理想撒饵,专门钓鲢鱼、鳙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