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外野钓,到底是钓钝还是钓灵?这里所说的钓钝和钓灵,不包括钓离底、钓浮以及各种钓跑铅等钓法,指的是悬坠钓底,即以子线在水底的弯曲程度来判断钓钝或钓灵
钓钝最钝的水底状态为铅坠轻触底,双子线均躺底;钓灵最灵的水底状态为一钩轻触底,一钩悬浮,双子线垂直
一、钓钝、钓灵都需要仔细调漂,钓钝空间更大 钓灵需要充分发挥浮漂的浮力,才能使水底的双钩至少有一钩是悬浮的状态,这对于一般的钓友都比较好理解
而对于钓钝,有些钓友则不以为然,认为既然钓钝,只要保证双钩都躺底就行,无需仔细调漂
其实不然,钓钝虽然子线弯曲,但需保证铅坠是悬浮或者是轻触底的水底状态,而并不是铅坠入水,在水底一躺了之,所以钓钝也需仔细调漂
钓钝和钓灵一样,都是我们作钓时常用的调钓手段,从钓鱼人的垂钓态度出发,两者同等重要
但钓钝的可操作空间,是一个子线的长度,而钓灵则只有一个钩距的距离,这也是许多新手钓友只会钓钝而不会钓灵的原因
显然,钓钝的适应人群更为广泛
二、野钓环境下,底层鱼类的进食习惯 我们经常垂钓的淡水底层鱼类,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沉底觅食,鲤鱼、鲫鱼最为明显,其中草鱼也会经常性地潜至水底寻找食物
这类鱼的觅食习惯,是在自然环境下长期形成的
鲫鱼、鲤鱼,还有草鱼在水底进食的时候,尾巴会轻微翘起,这样就能有效地将食物贴着地皮吸到嘴里,所以我们在垂钓的时候钓钝,钩饵躺在水底,就非常符合这类鱼的进食特征
正是因为这个特性,这类鱼对散落在水底食物的警惕性也最低,这也是钓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
三、野钓环境下,水底地形并不是钓灵的理想状态 其实我们钓灵,比较适合于水底为平坦的一种状态
在每一次的钩饵大小、比重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,双钩在水底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一钩悬浮、一钩触底的状态
野外水域不是调漂桶,根本就没有什么理想的钓灵的水底状态
自然水域的水底地形极其复杂,况且在更复杂的地形中才更有鱼,一竿深一竿浅的情况一般比较正常,此时能够精准找底,就已经很不错,哪里还会去在乎哪个鱼钩是触底、哪个鱼钩是悬浮?可是如果我们钓钝一些,就能适应这种自然水域的水底地形
四、垂钓轻口鱼不宜钓灵 钓钝只是漂相较弱,但不是无漂相,如果我们调钓严格,即使是双子线都大幅度躺底,一样也会有漂相反映出来,只是漂相可能跟平时的顿口、顶漂等这类较为明显的漂相会不一样,而是点顿居多,但抓口却容易,而且每次都是死口,中鱼后鱼不易脱钩
如果钓灵,子线垂直,其传导信号虽然较快、较清晰,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
鱼口本来就轻,由于子线垂直,鱼在吸食的时候,需要用较大的力量,才能让挡住鱼上唇的子线,弯曲到顺利入口的程度
因此,垂钓轻口鱼的时候,钓灵会让子线严重挡口,蹭饵的现象就会增多,有漂相不中鱼的情况就会时常发生
而钓钝则完全不同,子线本来就是弯曲的,且不会出现子线挡住鱼嘴的情况,鱼吸饵就会顺畅很多
五、在野外臭底的水域钓灵没有意义 野外水域臭底的现象很少,如果真有臭底,钓灵也会无济于事
自然水域不同于黑坑养殖鱼塘,虽然钓鱼人也多,但与黑坑的投饵量相比,那可是九牛一毛
且自然水域的水体一般比较大,而且都是流动的,即使有一些腐质也会很快被冲走,很难有臭底的现象发生
自然水域可供鱼类游动的范围面积比较大,即便有臭底的区域,鱼也不会在那里活动
所以说,在野外臭底的水域钓灵,自然没有任何意义
编后语 其实,在以前不怎么会调漂的时候,有时还能经常钓到鱼,而当我们真正学会了调漂,感觉好像鱼不怎么好钓了
近几年,传统钓越来越被众多的钓鱼人所重视,这说明过分强调调和钓的悬坠钓法,会逐渐被很多的钓鱼人慢慢舍弃
野钓中,钓钝全面优于钓灵,台钓精于调钓的思想是为竞技而生,切莫过分应用于野钓当中
因此,在悬坠钓法中,钓钝才是野钓适应能力最强、最广谱、也是最高效的调钓方法
我是钓客有鱼乐,如果大家赞成我的观点,或者是有不同的看法及建议,欢迎留言评论,我们下期还接着聊